扬帆破浪正当时 ——韶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发表时间:2016-11-25   来源:韶山文明网
字体:[][][]

韶山因舜帝南巡奏韶乐而得名,因孕育一代伟人毛泽东而名扬天下,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瞻仰的人们  图片来源:韶山新闻网

这是一块充满勃勃生机的红色土地;

这是一座迸发激情与活力的绿色家园;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无处不让你感受到强劲的律动——这是发展中、奋进中的韶山。

过去四年,是韶山在全面小康道路上奋勇争先的四年。四年来,韶山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12万韶山人民勠力同心,励精图治,奋勇拼搏,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创新完善发展思路,切实走出了一条符合韶山的发展路子,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稳步增长、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年,对于历史来说不过弹指一瞬;但对一个不断跨越赶超、改革创新发展的城市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四年转型,韶山形成务实理念;四年改革,写下韶山不懈探索;四年奋进,交出韶山精彩答卷。

 

     积极发展中的韶山   图片来源:韶山新闻网 摄影:莫正德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时值初冬,走进韶山,到处涌动着火一般的建设热潮。在食品工业园、竹鸡塅粮食局片区旧城改造建设工地上,十多台工程机械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省道s208韶山段“白改黑”改造正如火如荼,搅拌机、压路机机声鼎沸;高新区三期标准化厂房施工现场施工机械机声隆隆……

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工地上,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中,在振奋人心的瞩目成就里,在和谐幸福的民生画卷上,韶山人民不断书写新的辉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这四年来,韶山成为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县市区之一。预计,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77.2亿元、6.08亿元、92亿元、20.6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6倍、1.7倍、2.0倍、1.7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930元、22278元,分别是2012年的1.4倍、1.7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65%,比2012年提高7.3个百分点。

这四年来,文化旅游成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韶山抢抓湖南省文化旅游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机遇,推动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建设,建成韶山景区游客换乘中心、《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实景演出、中国(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旅游秩序不断优化,荣登国家旅游局2016年“十一”红榜,成为全省唯一的综合秩序最佳景区。

这四年来,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高标准粮田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肉类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这四年来,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推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成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旅游市场监管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全面推行全口径预算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限额设计制度,政府性债务管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政府各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全面实施“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和新一轮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积极探索县级城市绿色GDP评价改革。

 ……

 一串串数据振奋人心,一系列举措惠及民生,一项项成绩引以为豪,这是韶山市委、市政府深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把握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谋定而动,行稳致远的有力印证。  

 

   行走城乡,放眼望去,处处皆风景   图片来源:韶山新闻网 摄影:莫正德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新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新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建成,新一批美丽乡村呈现眼前……四年来,韶山城乡统筹建设成果令人欣喜。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何走好城乡统筹一盘棋,成为韶山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义。四年来,市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城乡一体为方向,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促进现代农业与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区品质,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全域协调发展,积极打造城乡一体发展的韶山样板。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县级)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省级生态市和园林城市;在2015、2016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韶山赛段赢得了世界友人赞誉和环中赛组委会的肯定,被授予“最具影响力赛段”“最美风景赛段”的荣誉……一块块的金字招牌、一项项无上荣誉是韶山统筹城乡发展最生动的实践。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源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持续、深入地推进。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韶山紧紧围绕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全域提升城乡环境综合品质,按照韶山城乡环境“天更蓝、水更清、林更美、地更净、人文明”的目标,着力改善环境面貌,大力提升城镇形象,全力提高居民素质,不断将城乡环境治理引向深入,实现了城镇面貌大改观,发展环境大优化,居民素质大提升,为建设韶山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14、2015年韶山连续两年获得湘潭市县市区第一名,今年前三个季度均排名湘潭市县市区前列。

 漫步于城区街道,城市商贸繁荣,大街小巷整洁有序,五彩缤纷的霓虹让人宛若置身仙境……过去是“景在城中”模式,现在则是‘城在景中’模式,韶山把整个城市当作大景区来规划,沪昆高铁韶山南站、长韶娄高速、核心景区外环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通车,开通城乡一体公交,形成外通内畅的交通网络;城乡电力、通讯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丰菊嘉苑、新天时代、东方帝景等一批商住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3048户,建成区面积扩展到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4.1%。城市规划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大提升了整个城市品位。

 城市如此,乡村也不例外。走进韶山的乡村,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山水画映入眼帘,或古朴典雅,或端庄稳重,或热情奔放,或生机无限,给人美的享受……真正做到了村在景中,人在画中。

 “村民富了、村庄美了、村风好了,小康社会就基本实现了。”2014年年初,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韶山市委、市政府科学研判省情市情,顺应人民心声,按照“精美湘潭乡村行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整合资源、改革创新,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美丽乡村·魅力韶山”三年行动计划,以“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摸得到实惠”为主线,力促村庄美、百姓富、产业兴、生态好,打造“魅力韶山”品牌:韶山乡农村危房改造经验全省推广,清溪镇荣获全国美丽宜居小镇,银田镇成为湘潭市首批三个特色小城镇之一。今年6月,韶山乡作为全国唯一以乡代表团参加了美丽乡村博鳌国际高峰会年会。

    如今,行走城乡,放眼望去,处处皆风景。

 

            幸福感十足的韶山市民  图片来源:韶山新闻网

民生答卷暖意融融

一座城市是否幸福,不仅体现在宏观成就方面,更应当是每位市民幸福感叠加的群体体验。

关注民生,改善民利,是发展的基石,更是民心所向。带着这样的情怀,韶山市委、政府牢牢把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这一主线,并把增加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件件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交出了一份暖意融融的民生答卷。

打开韶山市的民生卷轴,暖意浓浓:

清晨,健步于居所周边的公园、绿地,迎面而来的是葱茏醉意;

傍晚,徜徉在景观带盈盈环绕韶河边;漫步在市民广场,伴随着欢快的节奏,跟着男女老少舞动起来……

这些变化,温暖而细微,于无声处赢得百姓“点赞”。

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近年来,韶山市坚持主动作为、全面施策,切实做到保基本、兜底线、促安全、可持续,让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以前房子是一栋土砖房,上半年因为下雨倒塌了,借住在亲戚家。真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能住进新房子,搭帮党和政府为我家解决了大难题。”家住清溪镇韶南村,肢体残疾的胡笑林,一儿一女都有智力残疾,全家人靠吃低保生活,看着即将建成的新房子,他十分感激。多年来,韶山坚持市级领导联乡联村和乡镇干部、市直单位定点帮扶的机制,将“一进二访”“千万帮扶”、机关党员到村(社区)报到服务、“五心五民”等全部融入到“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活动中,按照“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管理无盲点、服务零距离”的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模式,畅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只是韶山搭建惠民“连心桥”,着力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

“洁净的自来水通到了厨房里,崭新的教学楼里充盈着读书声,平坦的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丰富广场活动亮了镇村文化……”走进各镇村,暖阳映照下的百姓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见证着韶山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

近年来,韶山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落实惠民利民政策,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实施一系列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率先在全省实行12年免费教育,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养老金标准领先湘潭,城乡低保标准领先全省;推进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有望摘帽,在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等让人民生活获得稳定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奋勇当先引领新发展的韶山   图片来源:韶山新闻网  摄影:莫正德

 

奋勇当先引领新发展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

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

未来五年,韶山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湘潭市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红色引领、旅游主导、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经典景区、品质城区、活力园区、美丽乡村,努力推动韶山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开启率先迈向基本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蓝图已绘就,路径已清晰,一系列落实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如激荡的春潮喷涌而来。

——建设全面小康典范。不断巩固和深化全面小康成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总量突破12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0%以上,全面小康水平跻身全省一类县市区前列。

——建设红色旅游典范。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面貌更加优化,韶山旅游美誉度显著提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高,红色旅游综合效益引领全国,全面建成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传承红色基因的经典景区。

——建设城乡一体典范。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体系,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推进品质城区、活力园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建设景观化、个性化,城乡管理人性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创建以城带乡、以旅促农、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样板。

——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充分发挥韶山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深化两型社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确保韶山天蓝地绿水清土净,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

    ——建设民本民生典范。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加快建设健康韶山,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100%,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让全市人民生活更舒心、工作更称心、办事更顺心、全社会更有爱心。

今后五年,韶山将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增强核心竞争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促进产业聚变升级,以城乡一体为方向、推动全域协调发展,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提升群众获得感等五大发展战略,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全力深化改革创新、全力创建文明城市、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积极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宏观谋划、着手微观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韶山人民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开创工作新局面,努力打造富饶美丽幸福新韶山、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稿源:湘潭日报 李青 贺凌云 陈超群)      

 

    

责任编辑:韶山文明网馨玫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