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伟人故里”阔步向前 “红色名片”熠熠闪光

发表时间:2017-10-16   来源:韶山文明网
字体:[][][]

韶山,我永远的迷恋。图片来源:韶山新闻网 摄影 喻名才

宜居宜业的韶山小城如画。图片来源:韶山文明网资料图片

 

 

“总是魂牵梦绕,总是流连忘返……”一首《韶山,我永远的迷恋》,唱出了多少人对伟人故里韶山的景仰和神往。南北贯通的省道、国道,纵横交错的高速,缩地有术的高铁,打开了韶山的通道,拉近了韶山与天南地北的距离。

漫步韶山城区,华灯新路,城楼焕新,一座全新雅致的如画山城;徜徉景区,名景升级,游人赏醉,文化旅游红火旺盛;行走乡村,青山绿水,稻浪叠金,仿佛一幅色彩斑斓的大地画布。韶山,一座活力十足、美轮美奂、满载幸福的新城展现在世人面前。今日韶山,正朝着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砥砺奋进,阔步向前,“伟人故里”这张靓丽的“红色名片”更加熠熠闪光。

 

筑牢党建堡垒  红色基因代代传

 

近日,韶山市银田村育龄妇女陶娜到村部办理二孩生育证时,便民服务员告诉她,这属于村里便民服务站代办事项的范围。工作人员通过“映山红”村级服务平台,为她进行了在线快办,帮助她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二孩生育证。以往,群众要到镇上才能办理的生育证,现在直接可以在村部办理,这正是韶山市推行党支部“五化”建设以来,党支部在管理服务党员群众中所发生的变化。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只有筑牢基层堡垒,才能汇聚万千民心。优化设置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步。在今年的村支两委换届中,韶山严格程序、把紧关口,242名新当选的干部平均年龄下降至46岁,大专以上学历达到50%左右,基层力量进一步充实。同时,韶山注重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坚持打造“流动党校”,实行送教下村,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冬春训,党员素质进一步提升。

每个月26日,是韶山的党支部主题党日,当天各党支部都按照“5+1”流程,即佩戴一枚主席像章、诵读一篇主席诗词、歌唱一首红色歌曲、分享一个红色故事、集中交纳一次党费、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在充满庄重感和仪式感的氛围中,严肃认真地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90岁的老党员拄着拐杖、26岁的年轻党员请假赶来都是为了参加支部的主题党日。今年以来,韶山市共组织专题讨论800余次,专题党课300余次,主题党日已经成为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成为全体党员的行动自觉和政治自觉。

增强党员素质,严格党员管理,党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在每一项中心工作中、每一个重点项目上,都有党员攻坚队;在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总是党员冲锋在前。一个党员就是一盏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今年6月底的洪灾,杨林乡云源村党总支书记黄伟雄不顾自己安危,冲进即将被泥石流贯穿的村民家,成功转移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和虚弱的产妇;韶山乡新联村党员刘石豪不顾丧妻之痛,召集家人一起抗洪。通过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五心五民”、“一进二访”、争当“八个先锋”等活动,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新模式,大力开展以“共产党员示范户”“党代表之家”挂牌,党员佩戴党徽为主要内容的“两挂一戴”活动,建立452个“共产党员示范岗”“示范户”“示范门店”“示范车”,不断促使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全市7000多名党员佩戴党徽,亮明身份,联系帮扶38个村(社区)、627个片(组)、4075户家庭,入户帮扶走访12000余次,开展志愿服务2万余次,解决实际问题3200余个。

 

发展全域旅游 韶山风景美如画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的韶山,风和日丽,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人们汇聚在伟人故里,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共庆祖国华诞。10月1日-8日,韶山各旅游景点共迎来了68.04万人次的游客。

 游人们有的参观核心景区,重温毛主席学习和革命实践的光辉历程;有的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领悟红色文化磅礴的气势与无限的魅力;还有的选择漫步银田镇古街,在浓浓绿意环绕下,游走于村落街巷,畅享全新的田园风……今年1-7月,韶山各景点接待游客1235万人次,同比增长13.62%;旅游综合收入34.12亿元,同比增长30.46%。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重要一级,韶山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外地游客到韶山旅游也非常便利。沪昆高铁、韶山高速、长韶娄高速让这座山水新城成为现代交通枢纽,从韶山直抵省会长沙只需要40分钟车程,坐高铁20分钟,与长沙黄花机场实现1小时对接。省道、外环线、县乡公路在市内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畅达路网。韶山“外通内畅”的交通网络,极大地缩短了与中心城市、重要景区的时空距离。

为破解旅游大巴随意停靠、景区交通拥堵、私家车蜂拥而至等难题,韶山主动作为,于2016年3月启动了景区交通换乘。换乘中心按照国家5A景区游客中心标准建设,集停车、交通换乘、咨询、导览等功能于一体。游客车辆驶入换乘中心停靠后,游客可以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环保车进入景区游览。如今的韶山,景区秩序井然,环境明显改善,面貌焕然一新。

韶山还将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相结合,按照“一村一景”的要求,充分考虑资源禀赋、文化底蕴等实际,着力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将核心景区游客引向美丽乡村示范片(点)。近年来,先后开发了稻梦田园、御谷生态等一批生态观光农业,每年吸引40多万人次观光、休闲旅游,带动了3000多名农民就业,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180人脱贫。韶山村村民李定洪2012年牵头成立了福星地稻谷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并村前的原韶山村和韶北村共1200余亩农田全部流转过来,统一规划,科学种植,把“春天油菜遍地黄,夏来荷花映日红,秋到稻谷金灿灿,冬至田间采莲忙”的四季美景定格在了这片红色圣地上。 李定洪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新路子,合作社种植的生态“祖田米”,最贵的每斤卖到198元,每年都被游客订购一空。他成立的湖南韶之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现代农业、红色旅游和科普教育基地,体验式、参与式的乡村游已见雏形。

 

办好民生实事  红色圣地幸福多

 

家住韶山乡韶阳村的沈听平身有残疾,大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小儿子患有精神障碍,要靠他和老伴照顾。很长一段时间里,沈听平和老伴拿着每月200左右的低保勉强维持生活,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

2015年,在村党支部的鼓励支持下,沈听平开始尝试养蜂。当年8月试养了6箱,年底一算账,赚了7000多元。他跟老伴觉得不错,在韶山市扶贫办和合作社的帮助下,2016年又扩大规模,养了十箱,年底赚了1.5万元。如今家里原本欠的十多万也还了大部分,家里还新装了一个净水器。提起现在的生活,沈听平信心十足:“多亏了政府的帮助,现在就和老伴在家里专心养蜂,日子越过越红火。”

古人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过去的五年,韶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屡屡获得群众“点赞”。

该市按照市级领导联乡联户、市直部门包村联户、乡镇干部驻村(社区)联户、村(社区)干部按片联户、普通党员分组联户的“五联户”网格布局,全市6000多名党员联系帮扶38个村(社区)、627个片(组)、4075户家庭,实施以春送思路、夏送清凉、秋送学习、冬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四季服务”活动,推行“一册一卡一账”,即一本联系服务手册、一张服务卡、一本联系服务台账,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与此同时,韶山还聚焦基层最急需、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选取就业、就医、上学、出行、住房、饮水、用电、社会公共服务、文化健身需求、环境保护等项目,建立《韶山市乡镇惠民项目清单》,两年来共有302项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列入其中,投入资金近1.5亿元。

 韶山在全省率先实行12年免费教育,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更多更公平了;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废除“以药养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76%,老百姓看病更省钱更方便了;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582元、22037元。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全国综治“长安杯”、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省全面小康一类县达标县市区行列……这一串串金灿灿的荣誉,不仅是韶山这五年砥砺奋进的见证,更是韶山服务群众的点滴足迹。

 

强化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见成效

 

韶山城市小、人口少,该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只有全面创新、深度开放,才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是韶山实现跨越发展必由之路。”韶山市委书记杨晓军的讲话指明了韶山经济发展的方向。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高新区科技创业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韶山市去年列为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

位于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湘潭市恒欣实业有限公司与湘潭大学合作建立全国首家合作建立全国首家省级矿用井下乘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该公司公司主导产品为矿用架空乘人装置、无极绳连续牵引车等,其产品市场不仅居国内前列,还远销海外市场,公司拥有知识产权近200项,荣获湖南省首届十大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国家发明创业奖等殊荣。2016年公司产值达1.2亿元,营业收入9464万元,纳税937万元,利润343万元。湖南江冶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湘潭大学深度合作,建立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及铅锌等有色冶炼产学研合作基地,国内首个超净转化法废铅酸电池铅膏回收新工艺技术专项课题实验室、中试实验室,该公司今年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优胜企业奖。2017年上半年,韶山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0.92亿元,同比增长7.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2.26亿元,占比GDP比重35.02%,同比增长8.75个百分点。   

韶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唐杰说:“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主导,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现在的韶山,已经成为了湖南首个绿色GDP评价改革试点城市,201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韶山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文化旅游与工业、农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产业推进。景域集团、东方园林、中铁建设投资集团等名企相继来韶投资兴业,平里村田园综合体等大项目成为加速韶山产业发展进程,推进韶山大发展的重要支撑。

 

建设文明之城  全民参与热情高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韶山各景点有一群身影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身着红马夹,带着亲切的笑容,耐心为游客指引道路、答疑解惑,细心搀扶着老人上车、过马路,或是为游客递上一杯杯温暖的茶水……他们就是韶山市“映山红”志愿者。近年来,韶山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不断提高市民素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天空湛蓝纯净,街巷干净整齐,车辆来往有序,人人文明礼让,邻里和睦相处,志愿服务温暖贴心,韶山呈现出一派文明和谐的景象。

“我是主席家乡人,我为主席家乡添光彩”“做谦恭有礼的韶山人”,红色文化滋育市民文明理念。 作为伟人故里,韶山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内核,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助推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开展向烈士敬献花篮、万人同唱东方红等活动,引导共产党员坚守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 “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网络文明传播”“我们的节日” “道德模范评选”,群众活动引导市民崇德向善。道德的光芒一次次绽放,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积极践行善行义举,在全社会形成了人心向上、人性向善的浓厚氛围,市民群众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德行滋养。

“楼房变漂亮了,马路变宽了,绿地面积增加了,城市整修一新,韶山真的美了”。座座小区与花草树木相融,条条道路与绿色屏障相依,个个村社与生态文明相称,市民赞叹不已。韶山规范城区、景区主干道门店招牌,逐步形成“一街一品、一城一景”的统一风格;对城区主要街道和临街单位、门店实施美化亮化,为城区夜景增添色彩;清除了城市空中线路,实现“三线”下地,提升了城市美感和品位;完成了多条城市道路的提质改造,道路标识、标牌、标线建设全部完成,规范公交停靠点,道路交通环境不断优化。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带来文明大提升。十载创建,韶山文明之花盛开,处处绽放光芒。

中流击水三千里,扬帆破浪正当时。大思路,大手笔,大建设,站在活力发展与美好未来的全新时空坐标上,韶山正满怀豪情续写新的华章,演绎新的精彩!(稿源:湖南日报 通讯员  贺凌云 彭婷 摄影 喻名才)

责任编辑:韶山文明网馨玫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