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繁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2-11-21   来源:韶山文明网
字体:[][][]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农民强。近年来,韶山市坚持红色基因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同步推进,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乡村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不断补足乡村振兴的短板,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精气神,展示文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挖、策、建、展,红色资源成品牌

  抓挖掘。作为伟人故里,红色是韶山永恒的主题。韶山充分挖掘红色基因,对本地红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实地调研、查阅史料档案、探访革命前辈和咨询专家学者,全市73处红色文化资源被挖掘和点燃。“韶山公共文旅云”“韶山红”等平台以新的视角、新的方式讲述革命故事和新时代发展故事,让12万韶山人民和数万来韶游客重温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抓策划。韶山在发扬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产业升级版。依托银田镇长庆和谷米行、张公桥、银田寺,清溪镇火车站、烈士陵园、长湖村党史教育基地,杨林乡彭绍辉故居、蒋梯空烈士墓等,策划了一批红色文化展示体验项目,着力打造“求学之路”“求索之路”“回乡之路”,推进形成“集点连线、集线成片”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持续擦亮“红色韶山”名片。

  抓融合。发挥韶山村核心景区的龙头作用,把不同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建立在符合条件的村(社区),策划开发出一批精品红色教育培训课程和线路,推出小红军、军博园等一批新颖独特、参与性强、特色鲜明的活动场所,打造出“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一系列红色教育培训“组合拳”,不断提升韶山红色教育课堂的感染力、生动性和实效性,让红色资源如簇簇映山红开满韶山个个山头。

  抓展陈。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展示韶山乡村振兴成果的展陈项目。结合毛泽东韶山成长之路、开展农民运动等红色历史,以科技化、艺术化、体验式的手段,综合采用文物、图片、视频、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展示手段,激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同时,加强红色遗迹旧址、纪念馆、陈列馆等纪念设施或场所的修缮提升,突出历史风貌重现,完善展示展陈功能。

  跳、唱、乐、演,文化生活润民心

  韶山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公共文化和文明实践工作同步推进,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5月1日,全国文明村镇韶山乡黄田村在文明实践欢乐广场举行五一晚会,500多名村民欢聚一堂,共享文化盛宴。村民们在文化志愿者的带领下,走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现自我的同时,也反映出韶山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文艺爱好者、山歌传承人章金辉是韶山核心景区韶山村的宣传委员,也是该村文明实践站的副站长。由她带领的群众广场舞蹈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人。“韶山村人不仅会做会说,更会跳会唱。今年我们的农民合唱团又在市里得了大奖。”说起通过以舞育人、以文化人,章金辉神采奕奕,“以前见面就谈谁跟谁有矛盾,现在都不说了,大家聚到一起就讨论怎样把舞跳好,把歌唱好。”

  广场舞队、合唱团改变了农村传统的观念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升了农民的精神追求。人民群众用“四最”概括当前的美好文化生活:最可喜的变化是,从牌声阵阵到载歌载舞,文化生活从可有可无到“离不开”“放不下”;最明显的提升是,群众自我创作、自我展示和自我传播,使人更有文化、更有修养了;最欢迎的形式是,身边人讲身边事,家乡话唱家乡曲,地方戏演地方事;最欢快的参与是,文明创建动起来,志愿服务兴起来,广场活动舞起来,乡村春晚乐起来。

  讲、评、帮、庆,文明风尚育新人

  开设思想学堂主“讲”。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韶山市文明实践中心紧扣理论政策的重点、社会生活的热点、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整合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党校和科教文卫等各类宣讲志愿服务资源,发挥“红杜鹃”理论宣讲团和“草根名嘴”百姓宣讲团的积极作用,以“农民夜校”“村社课堂”“屋场会”等形式,将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送进全市4个乡镇38个村(社区),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幸福生活。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20余次,直接受众达16000余人次。

  打造榜样模范互“评”。组织群众开展道德评议,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褒奖善行义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推动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讲述好人好事,湖南省第八届道德模范汤瑞仁,湖南助人为乐好人王福兵、庞红亮,湖南最美志愿者张美等一批温暖感人的韶山故事得到了广泛传播。持续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评选活动,切实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评等活动,全市形成了向上向好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

  构建和谐关系众“帮”。组织志愿者采取公益帮扶、恳谈交流、心理疏导等方式,面对面、心连心,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等困境儿童,推进助老助残、健康义诊、卫生整洁等志愿服务常态化,在真帮实扶中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党的故事我来讲”“童享未来”“阳光5号”“移风易俗”等品牌化活动精彩纷呈,不断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将群众诉求和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起来,采取自下而上群众“点单”和服务队“接单”的方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营造和谐氛围共“庆”。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庆典活动,培育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元宵节灯谜喜乐会、三八节红色故事演讲赛、七夕“党史中的家国情怀”网络传播、“送戏敬老”重阳戏曲专场等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充分感受中华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韶山新闻网 庞新梅 张继军)

  

责任编辑:童 璇
| 下一篇